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从前不久,王岐山书记召开座谈会征求对制定问责条例的意见,到政治局会议的审议通过,再到不久之后问责条例的全文印发,又一部党内重要法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建设的成果,呼之欲出。 2015年10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5年10月21日,《准则》)和《条例》全文公布。一起来看看这则六百余字的新闻稿中有哪些关键词和重要信息。会议指出,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忠诚干净担当是党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我们党95年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是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担当责任,做到在党忧党,为党尽职、为民尽责。只要各级领导干部心系使命、扛起责任,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要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永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问责的前提:权责对应,权力就是责任,有责任就要有担当。问责的对象:各级党组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纪律处分条例,面对的是全体党员,而问责条例针对的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会议认为,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条例贯彻党章,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问责。对于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都要严肃追究责任,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要把责任压给各级党组织,分解到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党的工作部门,释放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在什么领域内问责: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什么样的问题问责: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问哪些方面的责: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也就是这件事谁干的、该谁监督的、该谁管的,出了问题,都难逃其咎。问责的态度:有责必问、问责必严会议强调,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标本兼治,最根本的就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起来。各级党组织都要把自己摆进去,联系实际、以上率下,敢于较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要紧紧围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问责,倒逼责任落实,确保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党的团结统一。问责的目的:促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担当责任、扛起责任、履行职责和使命;失责必问成常态,倒逼责任落实;三个确保:确保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制定问责条例标志着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道路上,制度建设又迈出了一步。十八大以来,一面是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严惩腐败,为治本赢得时间,另一面是实践、积累和探索,上升到制度层面,制定治本之策,不断推进标本兼治。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重要的制度笼子,用制度管党治党,让责任永不缺位。只要方向正确,这凝聚着汗水与智慧的每一步,都是通向胜利的坚实足迹。
作者:头条号 / 学思浅语
链接:http://toutiao.com/i6301218930224529922/
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