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题:战火中的诗情
—— 抗战诗歌赏析诵读
时 间:2015年9月9日
地 点:科技培训中心四楼会议室
主讲嘉宾:陈立媛
主办单位:校团委
活动主题及主讲嘉宾介绍:
中国历史上,以诗歌反映抵御外侮的战争,反映战乱中人民的疾苦,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诗经》中就有《无衣》、《黍离》、《君子于役》、《扬之水》等名篇;后世民歌中也有《木兰诗》、《十五从军征》等不朽篇章。中国诗歌的高峰盛唐时代,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留下多少辉煌绝唱;宋代诗人陆游的爱国诗篇,凝结多少赤诚情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空前的浩劫,同时也促成了民族的觉醒,团结,奋起,抗争。正如杜甫所处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样的时代。家仇国恨,同仇敌忾,怎能不诉诸笔墨,讴歌吟唱?长歌可以当哭——此时,诗歌自然成为最佳选择。
抗战关系到民族盛衰,国家存亡。它是亿万人民所关注的主体,自然也成为诗人们写作的主题。战争的烽火使诗人的血液沸腾,壮烈的斗争使诗人的灵魂震撼,他们拿起诗笔作为武器,为神圣的民族解放事业呼唤、歌唱;他们适应抗战形势,以大量诗篇触动时而亢奋、时而悲戚的国人灵魂。那些描绘全国人民艰苦卓绝、奋发前进的高尚精神,歌颂将士们英勇杀敌、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可歌可泣动人事迹的诗歌,既起了冲锋号的伟大作用,也给中国新诗史增添了独具特色的一章,使“五四”以来的新诗,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
本期“工程论坛”邀请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陈立媛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共同感悟抗战诗歌意蕴,共同诵读抗战诗歌名篇。届时同学们可以勇敢地走到台上,也可以在台下现场诵读,以青春的名义,青春的热血,青春的壮志,青春的激情,回望战火硝烟岁月,直抒胸中悲愤怒吼,赤诚表达家国情怀,尽显铁骨铮铮豪迈!让我们在诗与歌的和谐共鸣中,缅怀英雄壮举,赞美人民坚忍,咏叹民族气概;让我们在战火与诗情的交错中,铭记历史沧桑,担当现实使命,瞩望未来美好!
主讲嘉宾陈立媛简介:
黑龙江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副教授。继获得文学、法学双硕士学位后,2007年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11年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在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政课同时,开设了“经典名篇诵读”、“语言艺术与口才训练”、“演讲与口才”等人文公选课。担任学校大学生演讲协会、大学生辩论协会、团刊《青春印记》指导教师。兼任黑龙江省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黑龙江省政治学会理事、黑龙江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导师团导师、黑龙江省青联委员等社会职务。
以下为部分现场诵读篇目,供同学们提前准备: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作者:田 间
《义勇军》 作者:田 间
《血的春天》 作者:臧克家
《兵车向前方开》 作者:臧克家
《亡国是可怕的》 作者:李金发
《赞美》 作者:穆 旦
《黎明的通知》 作者:艾 青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作者:艾 青
《五月的鲜花》 作者:光未然
组诗《黄河大合唱》 作者:光未然
《松花江上》 作者:张寒晖
《为祖国而歌》 作者:胡 风
《为祖国而歌》 作者:陈 辉
《我用残损的手掌》 作者:戴望舒
《毕业歌》 作者:田 汉
《凯歌》 作者:罗家伦
《等待着我》 作者:苏.西蒙诺夫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