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斌,解放军驻豫某部铁军师战士,因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在异乡土地上透支着年轻的生命,32天后,他26岁的生命凋谢在灾区的土地上。
2008年5月12日晚上,在伊川驻训的炮兵指挥连接到命令参加抗震救灾。因为武文斌军校实习期马上结束,连长李俊峰派他留守:“当时他就过来找我,说为什么不派我去。装完车凌晨一点半左右,又过来找我。说连长,你们是军人我也是军人,我要为灾区人民做自己的贡献。”
从12日23点到13日凌晨4点,这个戴眼镜的战士情绪激动地找了连长三趟。
2008年5月15日,都江堰幸福街一栋摇摇欲坠楼房下,现场指挥救援的师政治部主任黄晓健怕造成更多伤亡,要教导队先上两个人:“我刚下完命令,就只见一个战士一下从阵列里冲上到我面前,我们炮指连是来救人的,让我先上吧。”
这个战士就是武文斌。进入灾区32天,武文斌总处于冲锋状态、透支着体力与生命,就像永不停摆的钟。
出身中原农家的武文斌,见到灾区百姓就像见到家乡的亲人,新兵徐鸿光:“那天很大太阳。我们驻地的旁边有很多油菜籽,一位农民年龄有点大了,中午的时候武班长就去帮他打油菜籽。他顶着大太阳、满身是汗,尽量为农民挽回哪怕是一点点的损失。”
在连队,武文斌素以节俭闻名。5月25日,当党员向灾区缴纳特殊党费时,这个还不是党员的战士,第一个找到连指导员高星,掏尽身上所有的钱:“我当时是这样说的,文斌呀,你家里很穷,再说了你又不是党员,但是他说这二百块钱是我向灾区表达的一点心意,你收下了我心里很踏实。”
6月17日,八车板材千里迢迢抵达灾区,大伙儿一拥而上。新兵徐鸿光:“后来我才知道武班长一个人就卸了五车板材。他总是这样,任务完成了再去找新的任务,任务就干不完。”
当晚九点,点完名,徐鸿光注意到浑身湿透的武文斌:“他去打了一盆水,坐在那里洗脚,没法忘掉他说的那句话,就说:好好洗一下脚、好好休息,明天好继续干。没想到这句话是他最后说的一句话。”
武文斌太累了,他永远闭上了那双热诚的眼睛。消息传开,灾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看一眼自家儿子般的战士。水泉村支书李祖林:“这些当兵的只有我儿子一般大,都是穿一样的衣裳都是士兵,当地老百姓和我们都认为真正是人民子弟兵。整个连队都是那样子,分不出哪个是武文斌了。”
武文斌走了,带走了那淳朴的笑容。而灾区的老百姓却总感到,他仍活在灾区那绵延不断的大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