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天刚放亮,隆隆炮声撼醒了塞外黄羊滩。
数十门火炮实施集群火力覆盖,一发发炮弹准确命中“敌”目标。某炮兵团领导紧紧握住全军炮兵阵地指挥领域首席专家、炮兵指挥学院赵森教授的手,说出了肺腑之言:“功劳一半是您的!”
这些年,赵森在全军炮兵部队有口皆碑。这年冬天,上级准备对某炮兵团训练成果进行实兵实弹考核验收,团领导邀请赵森“出马”救急。原来,该团在上年度模拟实战实弹考核中,由于射击精度要求高、首群覆盖难度大,没有完成摧毁“敌”目标任务。
临危受命,赵森来到炮兵团全程指导。实弹考核验收这天,数十门火炮向不足一平方公里岛上的“敌”目标发射百余发炮弹,结果发发命中。
一次,某炮兵师汇报演示数字化牵引火炮分队机动射击战法。演练要求:8门数字化火炮组成的演示分队,必须从400米以外的待机地域出发,完成一整套机动射击行动,时间只有5分钟。按常规做法,至少需要13分钟。求援电话打到炮兵指挥学院,赵森突发奇想,提出加农炮超稳定极限快速射击方案。
演练部队拿不定主意:这种办法闻所未闻,能行吗?
事关重大,时间紧迫。赵森建议:先进行对比射击试验。经4种不同射击方式验证,奇迹出现了:方案切实可行。在正式汇报演示中,参演部队按规定时间演示,一举实现首群覆盖。
一天中午,午休的赵森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某炮兵旅参谋长开口就像急速射:“军区马上要考核,火炮正在实弹校炮,有6门炮总是打不准……”30分钟后,赵森就为“患病”火炮开出“药方”。结果,全部命中目标!
那年暑假,正在兰州军区某训练基地忙碌的赵森,接到总部机关指令:“火力-2009”演习即将开始,携带革新器材尽快进场。他按时赶到演练指挥部,立即对参演部队实施指导。演练这天,万炮轰鸣,一发发炮弹精准命中目标。从观礼台到炮阵地,一片欢呼声。
赵森的神奇,来源于一个“有准备的头脑”。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他就锁定炮兵快速反应前沿课题攻关,取得30多项卓越成果??
牵引火炮数字化改造项目,赵森被委以重任,担任该项目的技术指导。2006年,数字化牵引火炮诞生,几代老炮兵的梦想变成现实。
赵森领衔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了“非接触式火炮装药温度测定仪”。只要把开关轻轻一按,火炮装药温度便一目了然,判读清晰,无须修正,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赵森主持研制的“某型号反坦克炮数字化火控系统”,采用先进的模块识别技术,创造性地解决了该型火炮火力反应慢、生存能力低等问题。
如今,他历时12年主持完成的“跟测升弧弹道的炮兵射击技术和系统研制”项目通过部级鉴定;主研的“炮兵远程攻坚武器系统研究”“炮兵实弹射击精确考评系统”等4个科研项目也取得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