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烨,浙江金华人,中共党员。1938年赴延安进入抗大学习。毕业后,派往华北前线任战地新闻记者。
1941年转到冀东部队领导机关工作,先后任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组织科长。在1941至1942年间,随部队转战在滦河沿岸和热南伪满边境,拍摄了很多新闻照片。反映了冀东军民驰骋滦河,挺进热南,突破“伪满国防线”转战古长城内外的实况。他记录了日寇血洗潘家峪、烧死杀死我无辜同胞一千多名的“潘家峪大惨案”。他拍摄的“熊熊的篝火”,以及“战斗在喜峰口”等作品,被认为是抗战时期的摄影佳作。
1942年冬,雷烨被选为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参议员,他带着照相机和所拍摄的材料,来到冀西抗日根据地。参加参议会后,即到晋察冀画报社,将自己在冀东所拍的全部底片送交画报社长期保存、使用。社长沙飞看后大为赞赏,当即决定在《晋察冀画报》第3期出版专辑。并请雷烨留下协助选定照片,编写说明,并撰写一篇长篇纪实文章,对冀东抗日战争全面报道,配合照片一同发表。
1943年4月20日,雷烨在河北平山县曹家庄撰写照片说明时,遭遇日军包围。在紧急情况下,他用手枪掩护警卫员突围,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他从容地砸碎了照相机和自来水笔,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壮烈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