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7日,应用技术大学“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工程项目组”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会议听取了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工程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的汇报,并结合地方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研讨,进行了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经验交流。教育部规划司规划处刘志敏教授、黑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丁哲学处长,以及来自黄淮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重庆三峡学院、安徽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等全国9所高校的领导、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
我校张洪田校长首先代表黑龙江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对各位与会代表的莅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张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2000年合校升本以来,坚持“应用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持“错位发展,差异竞争”发展策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和实践应用性大学建设和应用型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的新路径。学校本科阶段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两次转型:第一个阶段是2000-2005年,即从升本到首届本科生毕业,是由专科到本科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是2006-2010年,从开始迎评建设,2008年通过评估,到后续的整改,从办学规模、内涵建设、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质量方面不断成熟,成为合格的本科院校。第三个阶段是2011-2020年,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试点、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为标志,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完善大学功能,建成国内一流的应用技术大学。所谓的二次转型:第一次是2000-2010年,由专科到本科转型,第二次是2011-2020年(第三阶段),由学院到大学的转型,建成国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大学功能更加完善。这是我校发展大的脉络,也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张校长谈到,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工科院校,行业背景十分明确,主要为交通、测绘、汽车、机电、建筑等行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提供应用技术服务。学校设置14个教学院(系部),53个本科专业,教职工1300人,在校本科生1.4万人。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试点,省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模式创新试验区等重大项目的立项学校。目前,学校正以建设应用技术大学试点为契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在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质量基础上,推动以深化产学合作,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和提高国际化水平为重点的二次转型。
以《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了深刻的变革,总的目标和导向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一方面,在国家层面,要完善高等教育体系、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另一方面,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要合理定位,特色发展,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竞争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去年年底,教育部把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制度变革的切入点,启动了“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6月28日,在天津召开的“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座谈会”,鲁昕副部长提出 “两个加快”,即加快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加快调整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结构。努力建设100所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为打造中国教育升级版,经济升级版做出贡献。在这种形势下,应用技术大学战略研究“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工程项目组”,认真贯彻鲁昕部长讲话精神,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指导下,按照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工作安排,召开本次研讨会,意义重大。
省教育厅高教处丁哲学处长随后致辞。他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情况,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教育部规划司规划处刘志敏教授讲话,他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正在不断完善并即将颁布,这是我国教育结构的重大改革。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此次会议是在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将为推动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汇聚转型发展的意见建议,扩大社会影响,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提供支持,有助于以知识引领规划,以规划指导发展。
会议由项目组组长单位黄淮学院介晓磊校长主持,黄淮学院副校长谭贞汇报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工程研究报告》、《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研究报告》分为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两大部分。研究进展包括收集资料、召开项目组第一次会议确定研究提纲、完成初步研究报告、调查访谈、撰写研究报告、召开项目组第二次会议等内容。研究成果涵盖了转型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其战略意义、现状及主要困难、国内外高校成功经验及启示、转型发展路径、转型发展目标与任务,对策及建议等方面。《实施方案》则从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实施范围、重点任务、资金筹措、组织实施等六个方面做了阐述。大家对报告给予了肯定,并就应用技术大学定位与标准、分类指导、招生制度改革、集团化办学制度、办学自主权、师资建设、课程体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参会高校分别做了办学经验交流。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校史馆和工程文化博物馆,对工程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和工程文化教育开展给予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