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海源,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中共党员,教授。现任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指委委员,学校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室负责人。
从教22年来,樊海源老师立足学校实际,结合学生特点,带领教学团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研究、教研科研及实践育人等工作,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多次荣获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省优秀艺术科研成果奖、校教育教学成果奖。2024年,樊海源被授予“全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躬耕教坛 坚守教书育人初心
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二十余年来,樊海源老师始终在不断思考如何实现“育人”与“成器”兼得,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在实处。2010年开始,聚焦如何更好地在应用型大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学校实际,她组建了传统文化研究团队,逐步构建起“育人者先自育、思政育人、传统文化育人”的“三位一体”文化育人体系。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她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弘扬中华民族自信、自立、自强的独特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在感悟、领悟、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感。她还在全校开设多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教育选修课,丰富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为更多学生提供了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传统教育与网络媒体、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三结合”,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几年来,她被评为校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主持的项目多次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作为主要参与人申报的《射艺课》获评第二批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示范团队。
弘道育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更好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樊海源老师创立了“教师工作室+学生社团”的文化育人模式,搭建“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特色教师工作室,成立学生社团——日新知行社,双轮驱动开展育人实践。她指导社团学生诵读《论语》《弟子规》等经典,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加“传承孝道,弘扬雷锋精神”爱心助老等社会公益活动、“回望中秋感念师恩”“追思英烈,感恩英雄”等活动,活动情况被黑龙江新闻网报道。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有机会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让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在学生们身上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进一步提升学生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她指导社团成员撰写的调研报告获省第十五届“挑战杯”一等奖,她本人也被评为大学生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在她的悉心指导下,社团取得多项荣誉,荣获2017年度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黑龙江省仅有四个社团获此殊荣),两次获得校五星级社团和“感动校园群体”荣誉称号。社团学生毕业后,通过考取公务员、选调生、教师岗位等顺利就业,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努力进取,实现人生角色的转变。
潜心研究 教研科研同步推进
作为高校教师,樊海源深知教研科研反哺教学的重要性,多年坚持教研科研工作齐头并进。参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等重点项目十余项。2024年联合哈尔滨市第十二中学教师申报省教改思政专项并立项成功,与该校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活动,被中国新闻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近五十篇科研教研论文,其中多篇刊发在《新华文摘》《黑龙江日报》《奋斗》及核心期刊上。出版专著1部,主编1部,参编两部。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由她牵头、团队申报的成果获得多项奖励,包括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黑龙江省优秀艺术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其他省级社科类奖2项,校级奖1项;两次获评校优秀科研工作者。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樊海源老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保持“躬耕奉献、弘道追求”的温暖情怀,在三尺讲台上潜心传授知识,在三尺讲台下以中华文明启智润心,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心怀“国之大者”,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生动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