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雪雨三十载,同窗共读情谊深。2015年7月17—19日,原黑龙江省交通学院轮机8229班同学毕业三十年返校聚会在黑龙江工程学院举行。30年后再聚首,老师、同学们济济一堂,欢声笑语,感慨人生,分享了毕业三十年工作和生活经历,加深了老师、同学间的感情。这次聚会全班29名同学有24人到校,5名同学因工作原因没有参加,到校率达83%,是历次聚会参加率最高的一次。此次聚会还邀请了班主任苏群、李洪智老师和科任老师梁承学、朱君瑞参加。
一、期盼
今年五月份,班长刘建驰和书记孟宪哲就开始酝酿毕业30年聚会的活动,组建了活动筹委会,对每项活动进行了周密安排,同学们争先恐后、接受任务。黄紫菁同学建了8229班微信群,给每个同学打电话,教同学如何使用微信,微信群成了大家交流的平台。晒几张老照片,勾起了同学们尘封的记忆;说几件记忆中的事,大家各抒己见;赵玉阜远在澳门创作了题为《点赞8229》的30段长诗,再现了30年前的往事,重温了同学间的真情,表达着对聚会的期盼,对同学感情的珍惜,对同学的关爱和鼓励;李静洁的微信感言中充满着对同学感情的珍惜,对人生的感悟;权日男同学微信感言中的一句“待续”更充分展示了同学间有说不完的真心话,用文字难以表达的真情;黄建森翻出了珍藏30年的班级的一份总结(检讨书)……。
8229班相聚的愿望、激情、喜悦在微信群中发酵,全班同学都在为相聚激动着、期盼着、准备着。
二、相聚
7月17日下午,同学们陆续到校,穿上学校准备的鲜红色的文化衫,我们的心情和7月的盛夏一样激情、热烈,亲切的握手、相拥,感受着岁月带给我们的变化。体味着同学间的惦念和感情。晚餐在阳光餐厅举行,邀请了苏群、李洪智、梁承学、朱君瑞老师参加。苏群老师对8229班30年前的大事小情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大家频频举杯、相互祝愿、欢声笑语。
18日上午九点,在学校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苏群、李洪智、梁承学、朱君瑞老师参加了座谈。班长刘建驰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外地同学介绍了自己生活、工作情况,加深了同学间的沟通了解,80多岁的梁承学老师在座谈会上也畅叙了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对同学们的鼓励,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深刻的人生哲理课。梁老师已经80多岁,思维缜密、逻辑严谨、谈论科技、时事,没有落后于时代,梁老师严谨的工作作风、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不断学习的精神,令人赞叹;赵玉阜、苗任重在事业上的成就,让同学们引以自豪。
上午11点,座谈会结束后,同学们参观了校园。宿舍楼里,大家纷纷寻找30年前自己房间、铺位的位置;运动场上,大家还想比一比谁跑得快;篮球场上,大家仍想赛一赛谁投得更准。这一刻,我们忘记了时间,真的回到了三十年前。
12点,午餐,我们到学生食堂排队打饭,寻找学生时代到食堂的记忆。宽敞的食堂,品种繁多的饭菜,让我们为学校的变化感到自豪、骄傲,为学校的发展祝愿。
13点,参加学校毕业十、二十、三十年返校联欢会。丰富多彩的节目,学生的才艺让人耳目一新,党委书记李青同志真情的致辞让人感到温暖、激动、振奋,我们为学校的发展感到自豪,真心感谢学校对毕业生的关注、关心和关爱,真心感谢学校为这次聚会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15点,全班同学乘车参观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是航运史上的一座丰碑,惠及了哈尔滨的航运、旅游、生态、环境等行业。帅秀莲同学作为机电专家全程参与了该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为同学详细讲解了电机运转、水头、发电机、控制室、并网等技术细节问题。看着坝上静静的水面,看着江水从发电机组中喷涌而出,想着他正在生产着绿色能源,正在为社会发展做着的贡献,作为水运专业的学生,都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
晚餐,在枢纽餐厅举行。同学们按学号顺序落座、按学号顺序举杯致辞,把这次聚会活动推向高潮。喝不完的酒、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同学情,主场喝完,换个房间再喝,真想让这份欢乐延续、定格。
19日乘车从枢纽返回学校,晚餐在学校举行,筹委会对整个活动进行了总结,大家这时才从欢快的情绪中平静下来。同学们对这次活动都非常重视,外地同学更是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上的不便,都投入了真情,大家都积极建议,这样的聚会要更勤一些,不要等到毕业40年,要每隔两三年就聚会一次,可以相约澳门、海南、秦皇岛……。频频的举杯着、热烈的畅饮着。帅秀莲举杯时,唱了一首《我不想说再见》,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我不想说再见,心里还有多少话没说完。我不想说再见,要把时光留住在今天。......”止不住的泪水挂在了每个同学的脸上。
带着对学校的眷恋,带着对同学的留恋,带着对下次聚会的期盼,8229班毕业三十年聚会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