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剑秋,汉族,黑龙江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13级学生。他幼年时因病导致双耳失聪并影响了语言能力,三岁起他便与家人远离家乡,到外地进行刻苦的恢复训练。身体上的缺陷虽然给宋剑秋的人生带来了许多困难,但同时也磨练了他坚韧的意志,他用自己的勤奋弥补身体的缺陷,克服着学习上、生活上的一个个困难。正是这种坚强的性格,顽强的意志,使得他在2013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称号。
一、不惧艰辛,他凭意志挑战生理的缺陷
宋剑秋在一岁半的时候因为药物造成了严重的听力损失,那时起他的父母便抱着襁褓中的他四处求医,可是却没有好的效果,即便是花费大量金钱购买当时最先进的助听器,也不能帮助他恢复听力,可是他的父母却不想就此放弃,因为民间有一句老话“十聋九哑”,他的父母不希望他就此成为一个聋哑儿。也许是上天对父母爱子之情的垂怜,经历了一年的四处求医后,终于在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看到了一个因为坚持恢复治疗的病例,让全家人重拾碎梦!三岁时,小小的宋剑秋便和母亲离开了家,住进了康复中心。为了不让他的舌头坚硬,康复中心的老师要求宋剑秋每天持续做舌操,所谓舌操就是不停的将舌头进行“吐—收”一练就要三十分钟,常人只要吐收十几次就会觉得又酸又痛,可想而知仅仅三岁的宋剑秋,是要如何面对这份苦楚!接下来便是要进行发音练习,因为听觉失灵,宋剑秋只能摸着老师的喉咙感受老师说话吐音时的震动,一手摸着自己的喉咙进行模仿,一遍遍的练习,常人很难想象原来对于失聪的人,学习一个发音是有多么难,往往一个音节就要练习几百遍!没过几天,孩童细嫩的嗓子就已经变得红肿,很多小朋友的家长实在不忍心孩子再受这样的苦,纷纷将孩子带回家中!小小的他也曾经因疼痛而屈服,哭闹着想要回家,可是在他母亲细心的安慰下,宋剑秋终于坚持了下来!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在父母的关怀下快乐成长的时候,可对于宋剑秋却只能是一天天重复枯燥无趣的恢复训练!在几年刻苦的训练后,他终于能够发出一些简单的字节!比如那一声他母亲原本只能在梦中听见的声音:妈妈!从康复中心回到家乡后,他已经到了入学年龄,可是由于听力严重受损,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他没有办法加入到正常学校的学习环境中,无奈之下,他只得到聋哑学校就读。他是多么渴望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听着老师们的教导,多么想快乐地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可这在无数人眼中不值一提的小事儿,对他而言却如天堑一样难以逾越!不足十岁的宋剑秋已经尝尽孤独的滋味,他只能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可他却从未将自己的失落表现在家人面前,回到家里的时候,他总是面带笑容,可是他却不知道他稚嫩的笑脸却像一根刺,狠狠刺入家人的心窝!有幸于科技的发展,这个世界又为宋剑秋带来了一份新希望!电子耳蜗的出现给了宋剑秋重新获得听力的机会!只要进行安装手术,成功后宋剑秋就可以听到声音了!这对宋剑秋和他的家人无疑是最大的鼓舞!可是那昂贵的手术费用却成了全家人最大的困境!宋剑秋的父母不想自己的儿子生命中没有声音,于是就开始努力工作,省吃俭用!只想快点攒够手术费,让宋剑秋能够听到声音!从那时起,幼年的宋剑秋变得更加懂事,他从来不对父母有什么要求,不乱花一分钱,不像别的小朋友一样吃零食,因为他知道现在家中的窘境都是为了让他能够重获听力!终于,在宋剑秋十二岁的时候,家人筹够了手术费,医院为宋剑秋进行了手术。术后他第一次听见了小鸟的鸣叫、亲人的笑语,虽然他还未能听懂大家说的是什么内容,可对于他而言,这个世界已经变得精彩起来!初步恢复听力后,家人为了让他能够更快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听从医生的建议又回到了康复中心进行训练,可是异乡生活的费用不低,他的家人已经支付不起这份费用!情势所迫,宋剑秋只能只身前往北京康复中心,这个年仅十二岁孩子本该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现今只好一个人来到异乡生活!在经过更艰辛的语言恢复训练和听力恢复训练后,再次回到家中的时候,家人已经决定将宋剑秋送往普通学校中就学!他凭借自己坚韧的性格,终于克服了生理带给他的险阻,向梦想进一步前进。
二、厚积薄发,他用毅力步入大学殿堂
2013年8月,他经由自己的努力,终于步入了大学的校门!但是刚刚入学的他就有一个难题需要面对,那就是新生军训!因为担心听不到军训口令,让他心中十分忐忑,虽然他鼓足勇气站在了队伍中,可是对于军训的前景却未曾有一丝明朗,同学和老师们从他的眼中读到了他的恐慌,他们积极主动的帮助宋剑秋解决问题,并鼓励他站在队伍的前排!由于他听不清楚教官的口令,教官便在每次口令后在对他施发一个“手令”!虽然有了这样的关照,可是宋剑秋的动作还是很难达到标准、与大家达成一致,教官明白他与别人的“不同”,并没有过于严格要求他!可是宋剑秋心里想:作为军训方队的一员,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个人原因而影响整个方队的成绩,成功的理由有很多,可失败就不应该再寻找什么借口!于是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每个动作做好,练熟!用熟悉的动作来弥补因听力所造成的缺憾!每天白天他和大家一整天都在训练,大家将一个动作学会后,教官就会教大家下一个动作,然后再组合到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动作!于是宋剑秋每天白天的时候跟着学习新动作,晚上回到寝室后,大家都休息了,他就一个人来到走廊再一遍一遍地练习白天所学的动作,室友们还在纳闷他没有回到寝室去哪里了,出来找他,发现他在走廊里面练习动作,大家明白宋剑秋是不想给大家带来麻烦,于是就指导他做练习,纠正他的错误,有了大家的帮助,让他的进步更加迅速!就是因为这样的努力和大家的支持,终于见到了成效,在隔天的训练中,宋剑秋能准确及时地跟上大家的动作,没有给大家拖后腿!看到宋剑秋能够准确地配合上队伍的动作后,教官对他露出欣慰的笑容,那一刻起他知道,只要你愿意付出,上天一定会给予你回报的!宋剑秋坚定无疑地完成了军训的旅程,老师、教官和同学们的鼓励,让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军训,获得“校军训先进个人”称号,这个奖项不仅给他自身带来了荣誉,更是大家对他的认可,宋剑秋格外珍惜!同时也更坚定了宋剑秋的信心,让他坚信只要努力不放弃,天道酬勤,必然会有所得!
三、坚定不移,他以恒心坚持学业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这是宋剑秋在考入大学之前一直信奉的人生格言,上帝为他关上了一扇门,却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虽然他听力不好,但他会用勤奋来补足,从小到大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永不服输的劲头驱使着宋剑秋不懈努力地学习,有人说大学是学生们在他们学业中最轻松的时期,但宋剑秋却不这样认为,大学更应该加倍努力,大学是人生中的又一个开始,是人生中的一扇门,他为宋剑秋带来了新的生活,他认为应该抓紧身边的每一分每一秒,时间是宝贵的,它不容浪费,不应有所懈怠!因为宋剑秋的听力有限,所以他上课的时候永远都会选择第一排座位,只有这样老师的声音才会在他的耳中变得清晰一些,各学科授课老师也已经对宋剑秋有了印象,每每上课之前都会对他善意的微笑,虽然他坐在了前排,但是还是会有些生疏的专业词汇让他听不明白,于是宋剑秋不敢有一丝马虎,要时刻跟紧老师的思路,不明白的地方也要及时记下,做好标注,由于的听力原因,先天条件不足,即便是别人一听就会的内容,宋剑秋往往却要用尽心思才能学得会,可是他并没有怨天尤人,他已经学会将这种种困难当做是他成功路上的磨砺,只有经过这些坎坷,才会真正的变得坚强!
四、乐观向上,他用耐心筑建沟通桥梁
大学生活是宋剑秋一直向往的,却也是他一直心存畏惧的!因为他与别的同学不同,从小到大虽然宋剑秋的母亲也在培养他自立自强,可是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她总是会帮助宋剑秋及时解决,但是现在到了大学校园,他要学会自己去面对这一切,自己学着与人交流、沟通!由于身体原因,使得宋剑秋的性格十分内向,再加上沟通的障碍,他很少主动与人交流,因为大家跟他说话往往要很大声音,还要重复很多遍,即便大家不说什么,可是宋剑秋还是觉得给别人带来了很多麻烦,于是他只能选择沉默!刚刚入住到大学寝室,同学之间彼此还没有太熟悉,他们也只是知道他生理有缺陷,可当相互都熟悉了解了之后,他们在说笑的时候,宋剑秋看着他们心里很是羡慕,他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加入其中!就当宋剑秋觉得很消沉的时候,室友们也发现了他的情况!于是当大家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也会叫上宋剑秋!而且很关心宋剑秋是否能够听得清楚他们在说些什么,同时也在鼓励他多说一些话,有时候宋剑秋有一些发音错误,他们也会及时地帮他纠正!原来的宋剑秋虽然有父母的悉心照料可是却没有什么朋友,这让他觉得很孤独,很困惑,他也渴望与同龄人之间多多交流,而现在他这个愿望终于能够得以实现!大家一有时间就会坐下来和他交谈,过程十分耐心,宋剑秋有什么没有听懂的,他们就会放慢语速,加大声音再重复一遍,当他们看见他已经听懂之后就会露出灿烂的笑容!宋剑秋十分感动,大家带给他心灵上的感动远远不是任何物质所能比拟的!宋剑秋真的很庆幸能够在大学期间能结识这么多的好朋友!
五、古道热肠,他立志帮助聋哑儿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小宋剑秋的父母就告诉他,人要懂得感恩!宋剑秋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都在帮助他,爱护他,照顾他,他能在平常的生活中感受到大家的关心。宋剑秋很感动,但有时也有些茫然无措,他不知道该如何去回报大家的关心,但现在他明白了,人们不是为了回报才帮助他,他们是无私的!宋剑秋立志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断的完善自身,珍惜现在的时光好好学习,等到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那些与他有同样的苦恼的孩子们,为他们的世界带来新的希望!